在學熱力學的時候,通常起手就是畫一個容器,裡面有一堆氣體分子,旁邊有個活塞擋住,然後容器下面加熱,進而探討各種狀態和路徑。

但我想要先連結熱力學在日常上的應用,最好的簡單例子就是蒸汽機。

蒸汽機有很多種類,但共同原理就是:燃燒某種燃料(例如煤),產生的熱可以將周圍的水加熱至沸騰,產生的蒸汽推動活塞,活塞連結到的機械裝置(例如輪子)就可以跟著移動,活塞也來回移動,將熱能轉換為動能。

可以參考這個Youtube影片How Do Steam Locomotives Work - Steam Engines Explained How Do Steam Locomotives Work - Steam Engines Explained

如此一來再回來看我們學熱力學常見的簡單模型就更有感覺了。接下來就針對這個模型(系統),先了解一些常用的名詞定義,下一節我們就會進展到熱力學第一定律了。

簡單系統

現在考慮有一盒氣體,開口處有活塞可以動,氣體可以對外面做功($W$)。

\[W:\text{work done by the gas}\]

現在把這個系統放在火爐上加熱,所以底下會有熱量從火爐給氣體分子,在這裡我們定義$Q$正為吸熱,負會放熱

\[Q:\text{heat absorbed by the gas}\]

系統名詞定義

熱庫

底下在加熱的火爐視為一個熱庫,熱庫的性質

  • 擁有非常大的比熱。
  • 大量熱可以流入流出,但不改變該系統溫度。
  • 實際舉例:巨大湖泊、大氣層、一直被加熱的恆溫爐子
  • 常見迷思:熱庫不是”含有很多的熱”,記住heat不是狀態含量(第一節)。

準靜系統 (quasistatic)

現在討論的熱力學系統是準靜系統,系統是氣體,外界環境就是包著的容器和活塞。

如果氣體膨脹,將活塞推出去,那就是氣體對外界作功,若這個系統和外界環境的熱力學變數$(P, V, T, n )$都變化地非常緩慢(infinitely slowly),就稱這個作功的過程為準靜的(quasistatic),代表系統任意時候都非常接近於平衡態(equilibrium state),可以由一組宏觀熱力學變數去定義和描述。

要達到這件事情,我們可以簡單想像譬如說活塞因為重力(或其他力),抵抗氣體的向外膨脹的壓力。如果活塞很快速地移動,那麼整個快速膨脹的過程就會有一些turbulence,局部狀態差異大,系統的壓力狀態就沒辦法被唯一定義下來。 (這種唯一的定義是說,整個系統每個空間的狀態都是一樣的,通常如果不是的話,對這個系統沒辦法只用某組特定數值定義)

不過實務上,其實也不是說真的要達到infinitely slowly,重點是過程每個階段都等到系統達到其平衡狀態,過程的時間尺度都能超過該系統自己達成平衡時需要的relaxation time。

作功

熱力學討論的作功是系統對外作功(external),定義方向為+,並不考慮系統內部自己作的功(internal)。

因此在準靜系統中,系統對活塞的作功就是

\[dW = Fdx = (PA) dx = PdV\]

PV圖

因為準靜過程的P和V都能夠被唯一定義(uniquely defined),所以能畫個PV圖。

在 PV 圖上

  • 一個「點」代表一個「狀態」,例如$P, V, T$和之後會提到的內能$U$。
  • 一條「線」代表一個「過程」,例如$Q, W$,數值取決於經過的路徑,像是從平衡態(1)到另一平衡態(2)的過程,積分底下的面積就是系統對外的總作功了(這裡也很容易理解作功跟路徑過程有關)。

可逆與不可逆

可逆過程的三大條件

  • 必須是準靜過程
  • 過程沒有摩擦力
  • 熱交換必須在等溫且溫差趨近0條件下進行 (不然返回勢必要有其他做功,還不能100%返回)

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可逆的,舉凡爆炸、擴散、傳導、化學反應等等,系統大部分會處在混亂的非平衡狀態,所以不能畫出PV圖。 而且如果你想要在不可逆之後回到系統原始狀態,勢必會要動到系統外環境的狀態。

理想氣體

現在系統內部的氣體通常假設為理想氣體(ideal gas),處理起來比較簡單,代表氣體遵守以下理想氣體方程式時,就是被稱為理想氣體。

現實中的氣體都不會是這樣線性的關係,但若現實的氣體是密度夠低,然後沒有達到液化的溫度,那就可以用理想氣體方程式。

一般在大氣壓和室溫下的氣體可以近似於理想氣體。

理想氣體方程式

  • Boyle:發現同溫度時PV成反比得到$PV=constant$
  • Charles & Gay-Lussac:發現定壓時,體積和溫度成正比$V\propto T$;定容時,壓力和溫度成正比$P\propto T$

綜合結果,得到

\[PV=NkT\\ PV = nRT\]